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健康知识

疫情防控有关名词术语汇编

发布时间:2022-03-25 浏览: 3087

    疫情防控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比较强,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理解、掌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现收集整理了部分关疫情防控名词术语供大家学习参考,如有疏漏或政策调整再进行增补修订。

1.“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

2四个是否

是否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把群众安危放在心里、把防控责任扛在肩上。

是否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

是否严密细致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工作,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否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增强社会信心。

3.“四早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5.应对德尔塔变异株疫情五字诀“快、狠、严、扩、足”:即响应快、管控狠、措施严、精准扩大排查范围、备足隔离场所。 

6.疫情处置“早小严实”: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到实处。

7.常态化防控“三不变”: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

8.疫情防控“五张网”:防控责任网、基层社区网、入口道口防控网、医疗救护网、物资保障网。

9.疫情防控“三减少”: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旅游风险。

10.疫情防控“三加强”: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乡村管理、加强定点诊治。

11.“四个风险点”: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疫情输入、入境冷链物品疫情输入、集中隔离人员传染、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

12.社区防控“五包一”:1名街道或乡镇干部、1名社区网格员、1 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1名社区民警、1名及以上志愿服务者,开展社区防控工作。

13.社区防控“敲门行动”:摸排队伍一对一认领任务,逐户敲门,以面对面方式开展“地毯式”入户摸排工作,精确掌握相关人员信息、建立台账、组织检测。(同样适合新冠疫苗接种和全员核酸检测)。

14.“五有三严”防控办法:做到每个单位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专业机构要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

15.冷链食品防控“六道关口”:远端防控关、口岸检疫关、集中监管关、市场流通关、零售经销关、消费终端关。

16个人防护“三件套”:坚持戴口罩、洗手与社交距离。

17个人防疫“八个基本行为准则”: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少聚集,保持厕所卫生,分餐制,做好清洁消毒和通风,遵守社交礼仪,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8公民防护“六个要”:要戴口罩、要保持社交距离、要做好个人防护、要检测核酸、要测体温、要接种疫苗。

19.消毒“五要”:隔离病区、病人住所要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个人手卫生。

20.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21次密者(密接的密接: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 2 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22.一般接触者: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23.集中隔离: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24.居家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拒绝一切探访,其他人员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居家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25.健康监测要求:医护人员要登记所有隔离对象基本情况,全面落实集中隔离人员健康监测工作,每天早、晚对其各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监测,并做好记录。

26.聚集性疫情是指 14 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 5 例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特别重大疫情 :具体情形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28.重大疫情 :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持续发生社区传播;2个及以上市出现相关联的聚集性疫情或社区传播,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9.较大疫情 :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出现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的散发病例,但尚未发生持续社区传播;相关联疫情波及1个市的2个及以上旗县(市区),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0.一般疫情 :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出现散发病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在1个县(市、区)行政区域内出现1起聚集性疫情,未引起三代及以上持续传播。

31.“重点场所”:如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农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场所。

32.“重点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

33.“重点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34. “特定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事病例(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卫生检疫、进口冷链货品生产搬运销售等工作的人群。

35.“14+14”健康管理,主要对境外入境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观察。

36. 14+7”健康管理,主要对密接从中、高风险地区或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的来(返)人员实行14+7,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7每天一次核酸检测,后7天隔天检测一次),加7天居家健康观察,(隔天进行1核酸检测

37.“7+7健康管理主要针对次密接人员或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低风险地区(行程码带※),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天进行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7天居家健康观察(第1014进行1核酸检测)。

383+11”健康管理3天居家健康观察(或集中隔离)+11天日常健康监测,在第1314天进行核酸检测并报告体温等身体状况。




泰州学院疫情防控办公室

2022325